2011年2月27日

【Stock】空不空?

老實說,我個人雖然不覺得趨勢會這麼快翻空,但還是不得不承認,機率總是存在的。

其實綜觀所有類股中的強勢股的變化來看,過去幾個月來,汽車類股的裕日車飆了一個月後,大幅走弱四個月,裕隆盤整四個月,看來也不樂觀,漲多盤整太久自然不是好事;營建的黑馬皇翔,這兩個月就快將先前漲的那段吃光;橡膠股的正新在去年七月的除權息行情過後也大幅走弱,只是還不到急殺的程度;航運的長榮航與陽明看也曉得怎麼回事;紡織與塑膠類股則還沒分勝負;像IC設計有多慘是眾所皆知的,這族群可是說是兩年來漲幅最落後的一個族群;DRAM與DRAM模組,嗯,不曉得有沒有機會轉強?很難說這段期間的反彈不是另一個盤跌的開始;貿易百貨的潤泰全可說是此類股最早被修理的一個,現在要是連金融都軟掉的話,加上權值股很多都無起色,這真不像是個快樂的多頭市場。

若照觀微知著的理論來看,有太多暗淡無光的類股表現,自然是對未來局勢的一種可能性暗示。

可是我連所謂的每日成交值3000億、融資餘額4000億,這種行情量大不漲的超熱行情與高機率的逆轉訊號都沒看過,民國96年的大多頭行情上到9000後,可是出現過這種數字的啊?或者說陸資行情與去年一月有看過類似的熱度,單日成交量也不過2000億至2500億,但兩者也只有千點幅度的回檔,後來都嘛漲得更高,就「物極必反」的原理來說,哪時股市不是在這樣的氣氛下反轉的?連民國93年不過漲到7000多點的行情,都能出現比現在更大的行情成交量,那這一年來是怎麼回事?

有些人會以融資餘額太高、浮額過多為由,說這不利行情向上,那有趣的是,2009年8月,融資餘額1600億時也有人喊增加得太快,它一樣沒造成崩盤,有這麼多人拼命融資買進,為何市場上不見2000億以上的成交量?連星期五的反彈能出量到1700億,都讓我不禁小小震撼了一下,到底這種時候的出量,是「反彈出量就空的時機?」還是另一股帶量上攻的動力?

所以要是用大盤指數位置、支撐線是否跌破與融資餘額幾項數據來判斷後勢可能性,我都覺得這些條件太不明顯、不足以讓我相信這是「物極必反」的主因,因為我也可以打包票的說,在去年一月時的行情,融資餘額攀升速度快、單日成交量也上到了2000億,崩盤開始時會有不少人根據過往經驗覺得這有得跌了,雖然後勢隨即反彈,至去年四月的前高不過,我個人也都曾經認為,這會不會是一個盤跌的市場?可是事實證明,我們都錯了,這就是我說的,雖然要有想法看未來,但操作是看現在,要是不敢買,那就白搭了,所以連去年一月那樣的熱度都不足以構成物極必反,那指數在這個位置後,要怎樣才算是「物極必反」?

瞧瞧我自己在2009年下的註解:2009年10月24日,我甚至都忘了自己真的講對一件事,「所以許多有經驗的老手也許心裡早在打量著台股上8000/9000的機會很高」,光憑當時市場成交的熱度,我就認為市場有繼續向上的機會,自己講過卻忘了,因為就跟現在一樣,一直都沒有看到足以證明想法的事實出現,所以並沒有辦法成為判斷依據,現在它是否能再一次為我的想法撐腰,進而當做永遠的判斷準則?我是不是可以在這個階段說,根本就沒熱到世人所講的那樣,要是預設高點在此,是你的損失。

不過我想「許多有經驗的老手」事實上都並沒有猜對,是我猜對了,但沒把握自己是對的。

我敢說也沒人會料到,兩年內自低點反彈到漲到9000點為止,居然是如此看似毫無過多阻力的走法,這段行情能在這麼短的期間內上到9000,又不出大量,是不是這個市場早已經不是我們憑過去經驗就可以斷定當下的可能性?可是也不見得所有的方法都沒用,是否還是有個共同的法則足以當判斷依據的?

說真的,我不喜歡做預測,因為我發現自己對的機率不高,但藏在心裡的思考與預測卻從來沒停過,而且投機這種遊戲,又不在於我是否要將心裡的想法說給別人聽,而是我有沒有辦法將50%正確的機率推向60%或70%,讓整個局勢變得對我自己有利,便是用自己的想法證明自己是對的,這樣其實也就很夠了,這種每天都要做正反向推敲可能性的遊戲,其實是很累人的,不過我是不用像別人一樣整天搜集數據來強化自己的信心,對我來說,好方法就是要簡化直覺,如果我的判斷需要太複雜的檢驗方式,無疑是一種負擔,這樣做就很難進化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