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0日

【Presentation】Tips 01

Presentation Zen

Presentation Zen是相當不錯的簡報技巧教學站,可是學術與商業簡報性質不同,就像教授們可能寧願聽你把30篇Paper的內容塞成一篇簡報,並講上一個半小時,還會稱讚你是個程度不錯的學生,而不願意認同也許你所編排的內容流暢、簡短或者頁面乾淨簡明,所以我從來沒在學術界聽見任何一場足以滿足十大技巧的演講,於是嘗試從文字解讀其中的意境,去發展出屬於我自己的一套方法。

技巧01:先想好結尾要講什麼
還在最後一張投影片列出本篇Paper所論述的優點與益處嗎?別鬧了,當你唸了這麼多的Paper後,應該總算是個內行人了,摻點自己的想法進去吧。

怎麼結束一場簡報,真的很難,已經手足無措的人,才會想說就在最後一頁把歸納寫一寫照著唸就好,我沒說那是不可以的事,只是求精求變就要懂得捨棄過去的一切。我講話的風格總是帶點尖酸的諷刺味在裡面,最後一次書報討論中,我所報告的是「多醣體的一種合成路徑」。由於去年在投入多醣體時發生了很多事,所以一找到機會就會想酸一下博士後研究人員,投影片上絕對不能放太多字,這樣才能逼底下觀眾眼睛沒地方放,只好看著你專心聽你在講什麼。

或者,他們睡著了也就罷了,以下:

最後進入我的結論,多醣體對於做合成的人來說,是一項挑戰,因為全合成需要兼顧產率與效率,而多醣做起來產率註定很低,如果在合成的過程中又跌跌撞撞的話,那就是沒有效率,既沒效率又沒產率,我想不論是誰都不希望碰到這樣的狀況。

雖然活性的概念沒辦法使得你合成的流程縮短,還有可能使合成的流程變長,可是,至少它能提醒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哪些事。

同時呢,醣基化反應做不出來時,活性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今天如果醣基化反應的產率不夠好,那可以換其他的方法來試,可是如果產率差到不行,那換再多的方法也不見得有效,因為問題出在於醣本身的性質與上面的保護基,然而有些比較資深的人員,他們曉得醣有活性這件事,也曉得Donor活性要比Acceptor高來進行醣基化反應,可是一但遇到Donor活性比Acceptor低時,便會去翻書找出所有的反應條件統統試一遍。

但就像我前面說過的,當Donor活性比Acceptor低時,反應可能會發生Self condensation、Thio Transfer,再加上Promoter中有些很弱的Nucleophile會吃掉你一點Donor,可能除水除不乾淨再吃掉一點Donor,所以反應產率低往往是有原因的。

那到底是玩New Chemistry比較重要?還是趕快做出來比較重要?我覺得,不要搞不清楚狀況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就是我今天報告的內容。

這一段酸到不少人,包括當初不聽我話的同學也在場。

結論只有一字「Conclusion」,沒有任何的提示字樣在投影片上,並且注意語音抑揚頓挫,讓這段結論揮發出一點戲劇性的效果,同時能表現出充份準備的模樣,也就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