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假名之所以好用,主要是因為它大多用來當成英文單字的音譯,效果有點像Apple = A婆,這樣的意思,所以只要稍微背一下片假名,平假名其實日子久了也會記得住,但不會曉得組成一個句子是什麼意思便是,對於大多數RPG來說,光靠片假名與漢字,再搭配敏銳的遊戲智慧,總是輕鬆解決一款又一款的RPG,畢竟,有些難解的地方是需要嘗試的,這點看得懂日文的人不見得比較吃香。
紙牌瑪利歐平假名多到非常誇張,很明顯是給日本小孩子玩的遊戲,抓關鍵字有一定功力時,只要記得住某些特定詞句的關鍵字,再稍加摸索多半是可以突圍,遊戲中提供了占卜師,每付給她一筆錢就可以提示你接下來要怎麼走,是蠻不錯的功能,相對的看不懂就是試過再說,這遊戲玩到結束都還沒有那個機會在文字難倒我。
由於這是一款動作RPG,最容易卡到我的反而是這個2D轉2.5D的遊戲設計。


2.5D的設計看似新鮮,但也很囉嗦,因為到了新環境就會想轉個一下好看前面有沒有隱藏在2D下看不到的道具、水管或金磚等,打亂了遊戲進行的流暢度。
過程中也得適時切換成路易、碧姬與庫巴來解謎,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
玩紙牌瑪利歐只需要用到遙控器,橫向的方式雙手拿著,左手操作十字鈕,右手操作1、2,會用到的其他體感功能只有「指向」,當手把從橫向轉成直向時,會變成掃描畫面的狀態,以便你搜尋某些特殊的石塊與隱藏門,再來是踩到怪物們的那一瞬間,上下甩動一下遙控器,還會在空中擺個POSE加分,由於分數是經驗值,等同是讓等級成長的好機會,但實際上加的分數太少,還是省點力氣吧。



是不是Wii的遊戲就一定要體感?像個笨蛋甩甩甩?我覺得根本沒必要強調其他功能的存在而硬加無謂的操作方式上去,遊戲的重點還是在於遊玩的過程,即便是一堆口號主打體感操作的遊戲,我也不會糟踏自己的口味而亂買,就像PS3與XBOX360高唱著高畫質高貼圖品質的遊戲「看起來」有多漂亮,但我就只是要好玩的遊戲,我不在乎畫質漂不漂亮。
現下一堆遊戲買了讓我連拿起手把的力氣都消失時,這些遊戲的名字就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