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1日

重拾對英文的喜好

半年努力工作,加上四個月的修課假期,現在又得重回工作崗位了,可是,一直瘋狂的做下去,真的最後也只是落得碩士進修班的程度而已,我覺得我對自己的技巧有信心,而且也敢拼,這樣的日子就算過了四年,與碩士那兩年從不會做實驗到懂得怎麼做實驗相比,實在太浪費青春了,許多人年過三十正哀嚎著五子登科沒一項做到的,我還離得更遠呢,既然我是學生,那我的本份就是要學習,既然我在工作上可能學不到什麼新東西了,至少這時候應該好好的學一學出社會需要用到的技能。

雖然高中是理工科,但英文是我最強的科目,理化只能考個40分,英文卻可以考到80的怪人,之後考上輔大時,就一直很嚮往出國唸書,然後把英文學好,不過這樣似乎太浪費錢了,為何一定要出國才能學得好?這個學習的目標一直存在,從未下修也從未積極的進行,直到現在似乎是相當不錯的時機了,靠著研究環境需要大量閱讀原文期刊的關係,看懂一篇文章是很得心應手的事,平時愛看美式影集與電影,也使得我的英文聽力有相當的程度,唯一薄弱的就是說與寫了。

其實生活周遭有太多可以學習的資源,硬是要去尋找最快學習的方法往往不是適合每個人的,不然去金石堂買本托福單字測驗唸一唸托福就能高分嗎?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下苦功的程度。就像小學學國文時,要懂得字怎麼唸,要會照樣造句,然後要利用所學的詞寫作文以及應用在日常生活的會話上,這樣的作法雖然很累,也得看個人定義,但是用來學各種語言是絕對通用的吧,是一切的基礎啊。

審視一下手上有什麼資源?訂了三年份卻沒啥在看的時代週刊原文版,平時唸都唸不完的期刊,加上iTues Store免費提供下載的Podcast,以及我手上的iPod,還要找什麼教材嗎?我看免了。

既然期刊要看,上面的生字也相當多,那就以閱覽期刊為主,通殺每一篇所有不熟的字,查清楚名詞、形容詞及動詞的中文意思並附上一句句子來學習應用,發覺這樣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因為不只是查生字,還要背句子,並牢記一個詞所代表的不同意義是什麼,反覆的動手寫,透過寫的方式來學習「寫」的部份,也比用心記更不容易忘記,大致上期刊看熟了後可以嘗試著朗頌,不過怎麼唸都覺得超死板的,畢竟寫文章的人都很愛拐彎抹角的,唸起來很不容易調整音調高低,讓自己聽起來特別生動。

Podcast是進一步加強聽力的好資源,目前正在著手的是,除了聽懂外還要能夠完整的寫下整個節目內容,寫得出來就代表你完全聽懂了,那抄下來就是一篇可以用來學習會話的文章,畢竟學習一段一段的發音與腔調總是有不完整的感覺,如果能夠邊聽邊看邊學,最後成功的模仿出正確的音調,我想會比較有學習效果,不過這跟花錢買大家說英語不同,因為沒人提供紙本的資料,自行製作也算是個加強聽力學習的好機會吧。

雖然看起來是很蠢的學習方式,但我想這是適合我的學習方式。

有人說當一件事你能持續做上21天時,那你應該已經成功的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而我這個人向來沒什麼特質,只是很簡單的立定志向就開始做,在相同的起跑點上,我可能各項能力都輸人,但是沒親自去試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