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線是平均持有成本,當股價急漲時,遠離了大家的成本,尤其是月線,出現獲利空間後,於現在這種無法以量滾量撐住上漲動力的市場來說,賣壓湧現回測月線是很正常的事,就算跌破月線也不奇怪,跌破月線數個交易日內,雖然這一個月買進的人都出現套牢壓力了,但是股價變便宜的同時,若這是一檔極具市場信心的個股,追價心態很強,就會很快彈上月線進而解除籌碼浮動壓力,反之,若這個市場決定不追價時,會在月線上下糾結一下,然後又一段急跌走勢出現。
每當股價與月線背離太大,是買與賣的好時機,像兩張聯發科就是憑著類似的走勢進去撿的,不過這前提是,你要知道這個市場已經融資多殺多一次,而且績優股也被清算過了,短期內再跌的機率不大,這才是進場撿股票的前提,有時甚至不會出量。
市場的動態觀察優先於個股動態分析,這點很重要,以前我曾經買過「景碩」,前次高點129元,回檔後跌到月線下,再次帶量突破月線漲到129元,看似買氣很旺,然後進去追在129元將近漲停的價位,不過卻馬上反轉跌到109元我就認賠殺出了,市場已經進入另一個短空回檔的階段,我當時不怎麼觀察市場,在那次教訓過後,並不是方法不對,而是心態不對。
這樣便曉得宏達電追價要很注意,當獲利空間放大,市場硬要出貨灌到長黑棒出現是很危險的訊號,出現長黑棒訊號的個股,往後不見得不會再漲得更高,但是做短線的話,沒在起漲時就追價,就要在追價時嚴防帶量灌壓的動作出現,買賣股票先預設進退策略,而不是明明要搶短,卻又因為賠錢欺騙自己要抱長多。宏達電這種直上直下的走勢,很考驗短線進出的執行力,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猶豫。
所以價量變化與均線之間的關係就有如市場心理的顯現。
像我個人選股時,就不是很喜歡股本太小的個股,好比懷特與宏達電是兩檔同時期飆漲的個股,股本小的個股在上漲時很容易跳空漲停,跳空跳過頭是市場信心過強的訊號,常會釣到傻傻的散戶,只要漲停打開就會爆量,大量供應籌碼,因為與月線之間差距很多,獲利空間瞬間增加,對於幾個月前就開始吃貨的主力,此時不倒貨更待何時?爆量後幾乎不再漲,沒有反殺天天跌停算是萬幸,有些個股在漲停打開後仍會繼續向上漲,這時我們要自問,市場成交量如此低迷,有可能這樣漲上去嗎?像現在看懷特,多的是更便宜的入手時機,買在爆量點的,還在等解套呢。
同樣的,跳空下跌是市場心理恐慌過頭的訊號,所以我在入手第二張聯發科時,跳空下跌也是支持我進場的原因之一。但是跳空下跌完,後續走勢沒有辦法再漲到回補跳空缺口,那就不是恐慌,是真的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問題了。聯發科有很強的低檔承接力道,但沒有很強的追價力道,如果連帶量站上月線都做不到的話,那它可能連回補缺口也做不到,這也是我為何在它站上月線就賣掉的理由。
最近很有趣,接連發生鴻海與聯發科在我買進後就停牌的事,停牌後重啟交易,都出現開高走低的情形,而且買進不久,似乎就得馬上認錯做出一個「當下比較接近正確」的決定,在股市中做決定真的不能拖,不過有一半的原因是我選在局勢甚為不明朗的階段就進來玩。
基亞就是明顯跳空缺口回補不了的例子。
看多了就不覺得跳空上漲與跳空下跌有什麼值得高興與害怕的,上圖這種不跳空,延著月線一直緩緩下跌的才叫恐怖,中間有很多次出量的走勢,又與月線背離,看似止跌的訊號,但是遠遠望向4月27日那天,市場已經在高檔出量,還會想在跌到出量時進去接嗎?市場不見得會在高檔出量,出量不漲反跌時就要尊重一下。
市場在高檔出量後,下一個承接的時機,是低檔融資餘額大減,外加出量大跌300點以上的那一天,也就是融資多殺多時。8月27日那天,因為加速下殺的關係出現超跌的走勢,反彈就又回到月線附近。
下決定時會掙扎一兩天左右,硬著頭皮做,後來的結果都很不錯,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習慣,該買該賣不要想太多,不管如何都沒有辦法求得一個絕對的正確,只要有偏高的機率是正確,就足以過得很滋潤。
最後,有些人可能會講均線是做出來的,我個人不會去編一個摻有太多陰謀論的故事,如果你曉得主力要做一條漂亮的線騙你上車,你上車後就算沒賺到還是可以賣,股票又不是不能賣,原本有三種結局對你來說是好的,一個是上車後大賺,一個是上車後持平,一個是上車後小賠,結果卻不願意認錯,讓自己落入第四種結局,上車後大賠。同樣的,如果你真的看清主力在甩轎要甩人下車,你也是可以反向進去撿,不過往往看清一切的人都沒有因為這樣而賺到什麼錢,很奇怪。
即便外資與法人萬般拉抬皆為出貨,市場還是有給你自由買賣的權利,不要總覺得別人想害你,通常是自己害自己,要在股市中學會的第一件事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去怪別人。
仔細查了一下Google,均線理論蠻多人寫的,但要搞懂它的好用之處,還是得自己花錢進去試過。
文末附註,後來才曉得22T那條紅色的線是月線,我一直以為那是季線,由此可知我真的蠻多東西不懂,我只懂怎麼判斷與做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