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

【Stock】股市之我見-高點與後市

之前為了讓我老爸知道我有多厲害,常寫股市分析給他看,我也覺得自己常常可以做出正確的分析,所以平時200點大跌對我來說,根本是不痛不癢,只要洞悉「人性」就行了。

數個月前,我惡補了一下各類相關知識,從總體經濟分析、心理分析、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等都有看,也統整了許多資料,藉此更進一步地了解「人心變化」,我覺得總體分析、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等,都將引導出「心理狀態的變化」,並以數據的方式來呈現。

因此,這些數據常被我轉化成一些有趣的故事與猜測,今天,就來說說故事後續的發展。

首先呢,一般人最怕一直漲上去的行情,因為很怕它是高點反轉的開始,但最後就這樣放著讓機會一次次的流失,等到忍不住不買不行時,他們果然又買在最高點,然後被套牢,十年二十年過去,就是狗改不了吃屎,於是符合我常說的,25歲之後,很少人真的會繼續學習與進步。

其實套用天地自然、萬物變化的道理來看,股市也是以否極泰來、物極必反的方式在運轉,雖然每個人都是不相關的個體,無形中會自然凝聚成一股能量,能量會有興盛也會有衰弱之時,就好比颱風來前會先刮風下小雨,再來大風大雨並淹水,接著颱風眼在正上方時,換得一個晴天,再來掃到颱風尾繼續下雨,最後才開始放晴,颱風是不可能在一瞬間登陸的,它也是在外海凝聚相當多的能量再帶到陸地上跟高山PK。

所以說,行情的高點應該要怎麼判斷?個人覺得,「融資餘額」與「成交金額」會是很好用的數據,而今年的「陸資行情」可說是難得的人生經歷,因為它是最棒的範本。我整理了七個月以來每一天的數據,這些資料在「台灣證券交易所」都找得到。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陸資行情所凝聚的「能量」,是不是截至目前為止都沒有再度看見相同的氣勢?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增加了400億,當時,一堆分析師都大喊市場浮額過多,可是再對照五個月後的今天,融資到了2300億了,試問「過多」的標準為何?這容待後述。五月到六月這段期間,每天成交金額都在2000億,與目前的1100億~1600億相比,這股「能量」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不同之處。這一個月中又配合著除權行情,所以還可以看得到量增價漲的現象(通常我不喜歡用這種無聊的股市術語)。

這在突如其來的崩盤還沒發生前,我們能憑藉「2000億成交量」與「大增400億融資餘額」來判斷這是一個行情高點,然後趕快賣股票嗎?當然不,哪有這麼簡單?股市沒人說得準行情,這只是用來培養一個感覺而已,不要使自己落得跟別人一樣太過樂觀。這也是我一直在告訴自己的,如果在我的認知中,對行情產生疑慮時,我就應該要出場,所以這種時候要怎麼操作,完全是看個人原則。怎麼說呢?得再來看這張圖。

「技術分析」的原理,就是以古鑑今,不過,我個人並不喜歡用它,我採用原理,但不採用技術,因此,過去幾年的兩波行情中,可以看出一些相同的現象。在民國93年時,每日成交量曾達3000億,融資餘額3200億。在民國96年時,每日成交量曾達4000億,融資餘額3600億。這就是為何我質疑眾多分析師講「融資浮額過多」的原因,因為歷年來很少低於2000億不是?今年會是例外嗎?變成2000億就過高嗎?好像不見得,結果呢?現在可是2300億,還有誰在喊浮額過多的?

然而成交量的數據不一定對,我也忘了自己在哪看到的,總之,相比下,曉得我說的「原則」是什麼意思嗎?

因為在股市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每天殺進殺出的交易員,大筆金額在低點投入算準高點賣出的有錢人,以及沒什麼錢沒時間看盤的散戶。對於有錢的大爺來說,他們不像操作員那樣殺進殺出,他們信奉一句市場真言:「行情總會被製造出來」,所以這些人的確懂得金融市場的本質,一路上怎麼大漲大跌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時機」,好比「陸資行情」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時機,每個手上有股票的人把股票捏得緊緊,看準人心,造就像「鴻海」這種大家超想買卻買不得,因而連拉三根漲停的股票,當大戶在59元收購鴻海的股票時,陸資行情讓他們以120元的價格大量脫手,投資100萬就賺100萬,投入500萬就賺500萬。500萬也只不過在59元時買了85張的股票而已,可以猜到有多少大爺以數百張為計來收購,在吊足所有人胃口達三天後,一口氣全部送給每個想買的人,包括大筆收購的三大法人,陸資行情的第四天,鴻海當日成交量10萬張,最後都在買盤消化不了的量下,馬上向下反轉。這,就是有錢人聰明的地方。

所以說,在當時,你也可以從這些數據判斷後市仍有高點,所以就不管那1000點的崩盤繼續抱,時至今日可以證明,大盤的確還在推新高。

因此,我也是從這些數據來猜測,股市行情還不會結束,融資餘額與成交金額提供我判斷的準則,使得我認定市場行情還看不出有過度狂熱的跡象,就算回檔也不會跌深,畢竟這只是個想法,對後市要有一個看法在心中,才不會亂了分寸。

總之,目前也印證了另一點「大家不敢買股票」,每天看著新高出現,有不少人心裡還掛記著93年高點到6800就反轉,然後在七月時不斷唱衰台股即將轉空,結果呢?他們是我討厭「技術分析」的原因之一,判斷事情不夠客觀,股市是由兩大因素在推動:「貨幣」與「人心」,他們卻只看歷史數字。

套句張松允講的,「只要人家想讓它漲,它就會漲」,股市的行情並不是看數值高低,而是看這段期間內人心發生什麼變化,每天還在1100億的成交量來看,可能代表著一件事,那就是大家被陸資行情嚇死了,短期內根本不敢再進來受傷一次,再加上金融風暴所留下的陰影,很多人會把錢抓得很緊,不若民國93/96年兩段行情,當時經濟狀況不錯,大家口袋有錢就會想買股票,所以才能造成3000/4000億的成交金額,現在潛在買盤可能還很多,所以許多有經驗的老手也許心裡早在打量著台股上8000/9000的機會很高。

因為,能量的累積不夠,是不可能「物極必反」的。

當然我講的不一定對,這些只是我常在腦子裡打轉的想法,「對/錯」哪個比率偏高?我覺得我講對的機率比較高,因為四個月前,我在6月18日進場,當時剛好是崩盤低點,現在又是後市新高,我雖然在三個星期前賣早了,但,不就是看對行情了才敢進場並續抱嗎?

於是,對後市的看法很重要,不然每一段的回檔都可以讓我抱不住而殺在低點,我在八月時看見自己手上的股票原本賺16000,最後跌掉12000,本來已經達到「停損點為回檔10%」的標準,結果我在低點出現的當天早上9點半看見大單買盤進場,隨即從103反彈到105元,而且我也認定八月底第二季財報會見真章,就是這樣熬過去才讓我第一筆交易賺進30%利潤,花了四個月的學習時間,一切的痛苦都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