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次可能是影評惹火了他,所以藉由創作水中的女人時,加入了太多自己的主觀意識。
平時他所自編自導的戲,一定可以看到有某一個角色是他親自演出的,即使時間再短,也會像史丹李一樣去客串旗下漫畫改編電影的演出,而隨著上鏡時間愈來愈長,愈感自在時,水中的女人裡他為自己安排了一個角色,時間已經長到足以當個配角,而不再是客串,這個配角的使命,還設定得令人意外的偉大。

而這個重要人物,奈沙馬蘭就排給自己演,光是劇本設定意圖就相當的明顯,原本這個角色在寫書,但缺乏靈感,直到水之民出現後,整個思緒就被打通了,寫了一本「食譜」,內容卻是有關於民族運動之類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我看來,這很像在影射現實世界中,就算奈沙馬蘭我本人自行創作的作品不夠好,也有感染世人的影響力在。
除了這一點自我意識的宣揚,他還安排了一位影評家的角色,替他所編寫的對白,羞辱盡所有現實社會中自以為見解高超的影評們,好比故事的進行,影評家也會自認高明的判斷現況來自嘲局勢的發展一定會照著自己的想法走,最後這只是一條誤導觀眾的劇情支線,並把影評家賜死,再替整個劇情重整出另一波延伸至真正結局的高潮,就像在說我的劇本可不是一般人或影評就可以猜透的,主導權在我手上,而且我還能把只有一次逆轉的情節發揮成二次逆轉的情節,讓你永遠猜不到。
這樣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氣,只是透過電影諷刺得太明顯了,連華納肯出資讓他拍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劇本出發點遠比任何時事諷刺劇要露骨多了。
當然最後這一部片的結局,又像是一部為了結束而結束的類型。
劇情的主旨,除了他個人心情的舒發外,也表達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雖然這個主旨已經被他的牢騷光芒給掩蓋掉了,另外這也像一部成人版勇者討伐大魔王的故事,一如電玩中大夥總是不期而遇的尋找到適當的夥伴,大家手牽手一起去打怪,當個成人版的寓言童話故事,算是也蠻有他個人創作的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