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修過了,不過是70分被送過去的。
這本書真是夭壽煩,1104頁,充斥著許多大學有機不會學得很深入的東西,而且講的都是原理的部份,就好像化學家會說人體是有許多小分子所構成的,那這些小分子包含的元素有碳、氫、氧等,當你是內行人時,講行話給一般人聽是聽不懂的,講者可能自以為邏輯思考是清晰的,卻沒有留給聽者一個切入點。
所以這兩位教授就很自以為是的把整本書編成像大字典一般,能收錄多少就塞多少,只有自己懂的狀態下,講起話來就拐了好幾個彎,再加上賣弄文學造詣,使得一些本來只要配合圖片就相當好懂的東西,完全不給圖的方式就要人看著字然後憑空想像,真搞不懂為何這些化學家好像終身立志就是要把很簡單的東西搞到很煩很無聊,講話也像碎碎唸一般,不知重點在哪裡。
不過我能跟來自各校成績名列前矛的碩士生們拼成績,也證明我這次的確是有唸進去了,畢竟他們可是一群把平均拉到超高的傢伙,70分看似被放水過去的,可是這不是完全沒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換到的成績。
在連番資格考失利後,我發現要跟一群「很會唸書」的人比考試,真的是太累了,原本是想就此放棄當兵工作算了,但是跟一些在外工作學長姐聊過後,這樣想就代表我太嫩了,仔細檢討過後,我也覺得是我長久以來都覺得自己不喜歡唸書而不唸,但是真的要唸時雖然會比別人要累很多,卻永遠不嫌太晚,只怕就是沒動手開始進行,於是我買了兩三本空白筆記本,翻開課本以一個星期的時間,逐句的讀課文,看懂後再抓出重點,將之翻譯成中文然後記在筆記本上,兩三個章節動不動就100~150頁,常常一天只能看個10頁或15頁,還要留兩到三天的時間把習題做完,並且仔細的背我寫在筆記中的東西以及習題的內容,當我看過的次數愈多,也愈來愈能去蕪存菁,最後應付多重選擇題時,就很反射性的可以迅速挑出正確的答案。
自此,我才真正找到屬於自己唸書的方式,方法跟我做其他事是一樣的,就是土法煉鋼,下定決心就開始做,或許是我個人最大的特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