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在美律上面的買賣經過,績效可參照2017年年度淨利。
我們之所以要建立財務智商,就是要去了解市場跟我們想的不一樣,我個人覺得任何商品都沒有風險,有風險的是人類智慧,我是做化學出身的,沒人比我更了解危險與不危險,一瓶硫酸與一瓶水,因為我知道它們的不同,所以我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去操作,避免自己受傷。
在股市裡面也是一樣的,像台積電為何可以10年長線上漲?因為有人知道產業前景,有人願意收購籌碼,使得技術線圖上呈現一波又一波的新高,每次創新高,就代表沒有人套牢,大家會更願意抱住這檔股票,籌碼就不會混亂,技術線圖其實是由心理面、基本面與籌碼面三者所組合出來的,看懂技術線圖,反而可以一次掌握三種資訊。
我不只強調一次,過去與現在決定未來,許多人以為過去不重要了,過去的資訊就是籌碼面,套牢籌碼要在基本面好時進行化解,同時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如果改善得很好,明年業績會更好時,買盤的長線收購,就會形成技術面上的特別型態。
平的月線與平的季線,我在「股市中的12條必然與不會」介紹過它的用途,拉回所有均線之上與轉入月線支撐我也強調過非常多次,這些技術面的動態,往往在暗示有什麼事要發生。
我進行美律操作的時間點,正好是大盤長線上漲的時間點,大盤有月線季線交互助攻,美律也有月線季線交互助攻,基本上一段長線上漲的大盤行情,會有很多這類的股票,這就是最容易讓你買進抱緊賺錢的股票,好比去年的鴻海、合晶、穩懋、國巨、上銀、南亞科、智邦、華通等。
這些方法都是後來才建立的,在當時我只覺得轉入月線支撐應該有某種特別的意義,我就進去買第1張,不論是後續的加碼或低接,甚至賣出時機都很憑感覺,至於我為何可以賣在237元的相對高點?純粹猜它月線無法支撐上新高,其實有很多前面的動態可以輔助參考,好比美律於4月觸及季線後,它在5月6月7月都沒碰到季線,是屬於月線上沖下洗的動態,直到7月月線與季線間隔收斂後,來了一波噴發,此時月線若是再沒有支撐,問題就會很大,所以你能說過去不重要嗎?
並非一般人所想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事實上都可以知道,這就是財務智商。
未來當然會繼續收集更多的成功經驗,成功經驗背後總是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將來要證明投資人不應該執著技術分析、籌碼分析與基本分析其中一項,並非每一項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解讀完成,其實存在著更高階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