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換藍線潮一下。
自從藍線拿回來後,我也開始耍潮,雖然很多人說黑線音質不錯,我目前還沒比較過,對我而言,除了在家之外,其餘使用地點都很吵,沒辦法安靜地聽音質表現,另外我也不想傷耳朵,就將iPod音量轉到最小,再轉一格就會靜音的程度,變成是享受音樂隨侍在旁的感覺,不是享受旗艦耳機高音質的感覺了,這樣當然就換藍線騷包一下,畢竟這天藍色的編織線是很特別的耳機線,加上羅技最近開始在捷運車廂上大打UE耳機的廣告,也許一段時間後,紅色耳機線會愈來愈少,藍色耳機線愈來愈多也不一定?
話說回來,使用兩個星期後,UE 900開始讓我感受到有別於UE 600的強勁低頻量,先前還說感受不到一倍,現在覺得可能是兩倍(XD),同樣是比較Inception - Dream within a dream這首曲子,1分45秒之前,UE 900的表現一如我所說的相當全面,補足UE 600所缺少的部份。
UE 600的聽感就像個「V」,雖然它有還算可以的低頻表現,但畢竟不如UE 900,以致於聽起來就像是缺少低頻震撼力,就像V字那樣中間明顯下凹,如此的音樂表現是有殘缺的,單體多與單體少是天差地別,而且樂器的音色呈現似乎有點弱,真的是上了旗艦後,耳朵會被慣壞。
自此個人覺得,耳機這種東西還是不要玩CP值、換線與上擴的好,把錢省下來直攻旗艦,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聆聽環境是室外,方便即可的場合不應搞得太複雜,就我個人來說,連音量都開到最小,這樣256 kbps的音樂與ALAC無損壓縮的音樂聽起來根本沒兩樣,128 kbps甚至也無所謂。
2. 中低階耳機沒有試聽與比較CP值的必要,因為聽音樂的最高境界理當是聽見最傳真的聲音,中低階耳機在那比人聲、高中低音,無疑是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耳機根本一分錢一分貨,你再怎麼比也只是「揣摩所謂的好音質是怎樣的感覺」,而不是「真正聽見所謂的好音質是怎麼的感覺」,除非個人在研究耳機音質可以獲得極大樂趣,不然像我寧可直接享受,也不願意花時間去比較,將來有一天,當你去買個非客製化旗艦機種來聽,也許會覺得自己以前花那麼多功夫在耳機上是根本無意義的。
3. 換線與上擴還不如先把錢準備好,直上客製化最高檔的耳機,我曉得很多人不會同意我這麼說,反正我也將留言功能關掉了,哈哈,自然是隨我高興講什麼就講什麼,理由同第2點,先去了解所謂最高檔的耳機聲音品質是如何,不然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在自己負擔得起的範圍內亂花錢,其最終獲得的享受不如直接花一筆大錢買客製化耳機,就好比我曾買過Super.Fi 5vi(台幣7000元),然後再買UE 600 vi(3500元),再貼個1000元,等於是一支UE 900的價錢,兩隻耳機怎麼玩都贏不了一支非客製旗艦,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用過iPhone 3Gs(163ppi)的人,都曉得iPhone 4(326ppi)的螢幕有多棒,根本不需要理解200ppi的螢幕比163ppi的好,直接上最高檔,中間都不重要了。
等你覺得旗艦也無法滿足時,再去考慮換線與上擴,甚至那時能力更好,就會往家用高傳真音響發展,久了會感受到耳機不過有得用就好,旗艦不旗艦重要嗎?
當然我曉得一切都是錢的問題,我個人也很窮,只是我會去面對並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下一次談論UE耳機,大概就是我終於解決錢的問題,買了UE 18 pro這款六單體耳機的時候了吧(台幣5萬元)。
因為,你們覺得人生有必要浪費在將UE的每一隻客製化耳機都試過一遍嗎?
我想證明自己有能力賺錢,我不想證明自己很懂每隻耳機的差別,以超敗家煙酒生之名,在此立下豪願。XDDD
個人目前是對車沒興趣,而且追求高檔車那又是另一種層次的能力證明了,耳機對我來說比車重要,因為音樂陪我渡過好多孤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