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萬2還嫌少嗎?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說:「要是沒有這個方案,這些人一毛都沒有」。
個人蠻同意她的說法,而且是完完全全地同意。
就邏輯推論來說,不是工資太少,而是你(妳)選了一條會讓人生相當悲哀的路,那就是「上大學」與「讀研究所」。卻沒有人會反省自己的所做所為「是不是真的做對了」?只想找理由為自己的悲哀尋求慰藉。
首先要提的是,我喜歡倖存者(Survivor)這影集,因為這影集就像是一季一季的人生縮影,能夠在這遊戲中贏得百萬獎金的玩家,在39天內都必須做出某些重大的決定以求生存,有些決定甚至要冒著自己被淘汰的危險來做,可是一旦做對了就一路上都有好運看照。
所以說,我自己還是個學生,還沒出社會前,我卻花了很多時間仔細反想為何三十歲了還是個學生?唸書唸到三十歲真的是對的嗎?為什麼我會一直選擇走這條路?這是因為我認同的是「別人的認知」,父母親的認知、老師的認知,以及企業主的認知,說真的,父母親們才真的是有病的一群,腦中對於「高學歷 = 高薪 = 有生活品質」的印象是什麼年代的事了?是十年前。
十年前老師這個職業有多熱門?醫生這個職業有多熱門?還有「竹科新貴」的名號有多響亮?可是十年過去後,很多事都變了,唯一沒變的是人的認知,父母親每天都在否認電子業一天工作十四個小時這件事,明明時薪就低得可憐,每天都以為只要有證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然後才被現實鞭打。好比我一位清大學士/碩士學歷的同學,被台積電炒魷魚後,我問我爸:「你確定你還是對的嗎?」,他只說「個案」,接著鄰居的兒子成大碩士畢業,半年找不到工作,我再把問題丟給我爸,這次就不曉得怎麼答了。
然而人就是很難認錯,因為有些錯一旦認了,就像龜頭四殺了奧林匹斯眾神一樣世界陷入混沌,因為不敢想像要是不唸書不拿學歷不求職,後面的人生該怎麼過,所以也沒多少人會理解拋棄過去認知的好處在哪,也看不見世界處處充滿機會的事實。當然以我現在的身份講這種大道理,沒說服力,可是等我真的辦到之後,再來講這種話也沒幾個人會信,整個島上的島民一直都是如此,一直都在說服自己不會是另一個郭台銘、沒那個命,所以郭台銘或張忠謀講了什麼勵志的話,聽聽就好,可是卻會說服自己會是另一個拿博士學歷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才,其實就很好笑了。
因為既然都是自我催眠的效應,那為何現實生活並沒有我所想像的美好?事情不照我所想像的方式發展,很明顯的一定有問題,而問題根本就在於自己,以前父母親與老師常說啥?
「年輕時用功唸書是為了將來的前途。」
那麼,試問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你做了什麼來確保三十歲到四十歲的前途?三十到四十之間,又做了什麼來確保四十到五十歲的生活?講難聽一點,二十五歲之後,多數人就不曉得什麼叫長進了,別拿在職進修與上英文課來搪塞,凡事只挑簡單的做,根本就學不到任何東西。如果你是個只會唸書什麼才能都沒有的廢物書生,政府就算規定基本工資保障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應有的權利,保得了二十歲又如何?三十歲就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四十歲是另一個瓶頸。
可見大環境並沒有錯,錯在自我催眠不夠用力,但這樣就又矛盾了,自我催眠可以很用力時,事實上不需要再唸書了啊?學會行銷、培養眼光,你也可以成為另一個Steve Jobs吧?
不過想法歸想法,我卻希望大家都不會醒,因為我的目標是讓所有認知錯誤的人以最殘酷的方式發覺自己錯了,也就是當我想要修理的對象早就已經進入老狗學不會新把戲的階段時,還在為生活與子女勞碌奔波,我卻能過著更好更自由的生活,亦即是證明我現在的想法是對的,而且也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