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學期使用紅外線遙控器報告,但有效距離太短,這一次多虧了Wii的遙控器是藍芽介面,以及先前下載的DarwiinRemote軟體,簡單的按住1、2的按鈕,便能將Wii遙控器連接上Macbook的藍芽系統,左手拿著遙控器控制Macbook,人站在銀光幕前,右手代替雷射筆講解,就曉得我這個人有多屌了。
我的報告原則,
第一、要替每個頁面預先編寫講稿;
第二、講稿要有適當的連接詞與句子將頁與頁間的關係串起來;
第三、做一篇簡報演說要能像說故事一樣一路順下去;
第四、簡報內容要有起承轉合的效果,連接不起來的部份要找適當的內容來填補,將講稿與畫面串成流暢的故事;
第五、報告前要反覆的對每一頁做預講,因為寫出來的稿子,有時候講起來會不順,需要多次修改;
第六、畫面一定要走極簡風,版面絕對不能雜亂;
第七、報告時不站電腦前面按鍵盤跳頁,要站到銀光幕旁邊;
第八、第一頁要有足夠的敘述讓大家了解我今天要報告的內容。
以下,就來看看我的講稿內容是怎麼寫的。

而Carbohydrate Vaccine是目前運作多醣體最大量的地方,可是Vaccine的製備與多醣體的製備,兩者工作量相較小,還是以多醣體為重,所以我今天要介紹的內容,會著重在多醣體的合成概念上,看幾個成功的例子,看幾個違反原則時會發生的問題,以及Paper提供的克服方法,而Vaccine的部份,只會做簡單的口頭介紹。』







『在開始看多醣合成前,先來分析一下一顆多醣體的結構………』
大致上前9頁圖不多,可是要講出來的話卻很多,我覺得最低劣的作法就是把內容寫在投影片上,如果活到這個年代,做簡報時還是把整段句子或一段文章剪下來貼到投影片上,那真的是有夠可恥的。
當你要把內容寫在投影片上,通常代表你自己根本怕忘記,底下觀眾要在短短的時間內看完你所寫的文字也會是負擔,通常這種報告內容,我是連聽都不會聽的。
最後來提我的結論,由於我的個性最擅諷刺,當然不忘在可以表達的時候,來酸一下不在場的人。

『雖然活性的概念沒辦法使得你合成的流程縮短,還有可能使合成的流程變長,可是,至少它能提醒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哪些事。』
『同時呢,醣基化反應做不出來時,活性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今天如果醣基化反應的產率不夠好,那可以換其他的方法來試,可是如果產率差到不行,那換再多的方法也不見得有效,因為問題出在於醣本身的性質與上面的保護基,然而有些比較資深的人員,他們曉得醣有活性這件事,也曉得Donor活性要比Acceptor高來進行醣基化反應,可是一但遇到Donor活性比Acceptor低時,便會去翻書找出所有的反應條件統統試一遍。』
『但就像我前面說過的,當Donor活性比Acceptor低時,反應可能會發生Self condensation、Thio Transfer,再加上Promoter中有些很弱的Nucleophile會吃掉你一點Donor,可能除水除不乾淨再吃掉一點Donor,所以反應產率低往往是有原因的。』
『那到底是玩New Chemistry比較重要?還是趕快做出來比較重要?我覺得,不要搞不清楚狀況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就是我今天報告的內容。』
結論這裡完全反映出我對一些原本經驗比我多,懂得也比我多,卻腦筋不知變通的人有多不滿,當一個醣基化反應我能試兩種方法都做不好時,我敢自豪的說,沒有人能做得出來,所以不相信我的實驗結果,寧可親自試試看的話,那也請便,我能打包票錯的人一定不會是我,因為我向來都能在工作上證明別人的想法才是錯的。
我自認實驗技巧沒人比我更嚴謹的了,這一切都感謝當年碩班時,有一群很強的學長姐讓我偷學到不少實用的觀念,與博士相比,我少的只是經驗罷了,這群博士,多一張文憑但本事卻不比當年我這些只有碩士學位的學長姐們,你說,我會對這些人心服口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