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iPhone】Digital AV Adapter

其實我在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的720p花了很多時間,包括將簡體字幕轉繁體以及重新翻譯成台式用語,早就想帶回老家分享給表弟們看,但一直苦無良好的輸出方案,Macbook又不支援HDMI輸出,PS3沒辦法叫出轉檔後內嵌的字幕,直到蘋果提供這條傳輸線為止,只要將所有影片放到iPhone 4/4s裡面,就可以當播放機了。這條輸出線一端可接iPhone傳輸線做充電用,一邊是接HDMI的線。

支援的機種有iPad/iPad 2,iPhone 4/4s,與iPod touch 4th generation。這條線我目前不確定是否能負責聲音輸出,因為我的電腦螢幕的聲音輸入只能靠3.5mm音源線,所以我可以將它接在iPhone 4的耳機孔做聲音的輸出。為防萬一,還是多準備一條二RCA對一3.5mm的音源線吧。輸出的效果還不錯,當然就別跟Blu-ray比了。另外只有iPad 2與iPhone 4s支援鏡像輸出,可將iPhone主畫面與選單同步顯示於螢幕上。

(iPhone 4的拍照效果好差…每次拍電腦螢幕的畫面都會紅紅的,最後這兩張照片我都懶得去修了。前面幾張照片是iPhone 4s + Pro HDR這套軟體拍出來的,所以是因為後製的關係會稍微紅了點)

2012年1月11日

【iPhone】Ultimate Ears 600vi

今天又破財買了UE 600vi的耳道式耳機,原本我就已經有Super. Fi 5vi,其實根本是造型相同但價格差一倍、不曉得是不是音質有差很多的耳機,可是呢,就因為初代iPhone太深的耳機孔設計之故,插頭端是直線形,而不是一般的L形,如此一來就很容易造成裡面的線路斷掉而接觸不良。左邊是600vi(3590元),右邊是5vi(7500元)。

看價差真是傻眼。

線斷掉後,過保送原廠的話可以貼錢(3200元)換新款的600vi,但是要把5vi給他們才能換,而600vi最近剛好特價3590,那我幹嘛等兩個星期?直接買新的算了,還有音量調整功能,到時候5vi可以花個300元換線,這樣就有兩副耳機可用。裡頭的內容物。它的線控跟原廠的設計相同,稍微大一點,也支援「+」鈕拍照功能。內附的收藏盒比原本的足足大一倍。

說實在,個人似乎是不再年輕的關係,不喜歡整天戴耳機聽音樂了,而且耳道式耳機戴久不舒服,聆聽環境是真的相當隔音就是。本以為買了5vi之後就不可能再買耳道式耳機了,它的型我又很喜歡,天曉得因為iPhone放牛仔褲前面口袋的關係,一坐下來就會凹折到接頭那邊的線,久了就這麼斷掉了。

而600vi與5vi的聆聽效果差別就是,添加了如盒上所述的3D音場,聲音細節表現我就不敢說有什麼不同了。

文末附註:耳塞的材質比以前軟,戴起來就不會有不適感了。

2012年1月10日

【FF13】哭哭

因自覺自己很熟FF13的戰鬥系統,所以一路衝,都沒練功,衝到打バルトアンデルス時就哭了,不管怎麼調整就是打不贏,連試了四個小時,還是不練功不行。

馬的,我是真的忘了它有那麼變態,真不曉得當初製作人在想啥,難度也調太高了吧?

【iPhone】4s

給它敗下去了啊!

期待許久的64GB,終於可以不用再刪程式挪空間了。

不過我拿到的是許多人很嫌棄的黃螢幕版,但是因為我的Macbook螢幕也很黃,所以我看習慣了,iPhone 4當初買來時,也覺得比3Gs黃,不曉得為何,一年多之後,iPhone 4的螢幕顏色變成冷色系,其實是偏藍,而且我覺得偏藍真的較刺眼,黃一點對我來說無所謂。

雖然一堆災情在漫延,我還是對自己的強運有信心,連號稱硬碟品質不穩的2006款初代Macbook,其硬碟都被我操了5年多,相比下沒什麼好怕的啦。

新機的Home鍵總是很好按,新機的流暢度總是很棒,這樣追下去真是瘋狂啊,不過今年的iPhone 5推出後還是要追的啦,我看iPad就不要買了。

2012年1月7日

【TV Game】FF13中文版

玩中文版能看懂劇情與文件記錄真是很棒的感覺,不過今後的日式RPG遊戲,我是怎麼玩也不可能會去等中文版的,玩日文版的方便之處是,所有第一手消息與資料都是日文,要玩日文版才方便查詢,但是對白大概只懂三成。

而在FF13-2玩了50個小時,看過一次悲慘結局後,幾近玩完之際,我選擇回過頭去玩FF13,因為我覺得FF13在製作上其實還是比FF13-2要好一些,由於FF13是採用單一路線(一本道)的玩法,在資源較集中的狀態下,整個畫面表現其實比為了創造大地圖而搶走資源的FF13-2要穩定,而且FF13的故事很注重同伴的關係,不是以往遊戲中總是路過加入,變成是命運相逢而被宿命給糾纏在一起,其實頗有美式連續劇的感覺,這樣劇情就贏過想講點東西又不曉得想講什麼東西的FF13-2了…到現在我還是搞不懂FF13-2到底為何能以這樣的劇本來套用「2」之名,因為它根本像是鋪陳用,是為了FF13-3的壯闊展開而存在嗎?要是FF13-2銷售成績不好,天曉得會不會有FF13-3?

可是呢,FF13還是有缺點的,就是那十分折磨人的戰鬥訓練過程,本來早已忘記的事,又再度於中文版中被喚醒。在劇情中角色們會有一段時間被拆成兩人一組,使得戰鬥難度大增,玩家就必須認真地思考要怎麼切換陣形來應對,而且就算認真思考了,還是一樣很難,三不五時就會因疏忽而全滅,是款處處都有強敵的遊戲,FF13-2就比較有人性一點,抓幾次好寵物來用,勝過練功五十個小時。

不過我也不曉得是不是能玩完FF13中文版,破關可能沒問題,剩下的要素就難說了,先前在日文版中,即便戰鬥系統是很有趣,但在後期反覆打素材的過程中,我還是不爭氣地睡著了,只要遊戲流程又開始進入反覆做相同的事情時,我很快就會放棄不玩,現在已經很難燃燒熱血拼完成度了。

最後個人覺得FF13的水晶神話其實編得不錯,只是遊戲劇本太集中在人類身上,它的世界觀是由「神」、「法爾希(機器)」與「人類」所構成,場景則有「繭(空中都市)」與脈衝大地,這兩個場景是屬於「可視世界」,還有另一個場景是非常難以想像的「不可視世界」。

原則上,「神」與「不可視世界」在FF13中都沒有真正看到過,只是文件記載的一部份而已,在遊戲中的神有兩個,一個是「姆伊」,一個是「布尼貝爾賽」,後者創造出三個神之代理人則有「法爾希.脈衝」、「法爾希.林澤」以及「法爾希.艾特羅」,三個神之代理人又創造出一堆的機器法爾希,在遊戲中估計數量約為800萬個。

而「神之代理人」創造了「機器法爾希」與「人類」後便消失,法爾希則創造了「繭」這座空中都市給人類居住,以避免被脈衝大地上滿載的魔物襲擊,不僅在「繭」中有法爾希,在脈衝大地上也有法爾希,這兩者共同的想法與作法都是,「要把神給找出來」,它們發現只要犧牲大量人類就可以讓神現身,所以「繭」中的人類以為自己被法爾希所保護者,卻沒想到他們都是召喚「神」的工具而已。而法爾希需要一部份的人類來推進它們的計畫,這些人類會被上個烙印,又稱之為「路希」,成為「路希」的人類,一是完成使命而化為水晶,二是使命失敗而化為屍骸。

法爾希有點像駭客任務中主宰人類的機器,不過一個是養人類當電池,一個則是養人類當祭品,有趣的是,不僅機器化的法爾希有它們的企圖(尋找神之代理人的存在),身為神之代理人的法爾希也有它們的企圖(開啟通往不可視世界的門),身處最下階的人類,則是兩邊都在肖想怎麼好好使用的工具。

我覺得最討人厭的就是抽象化的「神」與「神之代理人」了,的確如法爾希所預料,神之代理人(三者之一的法爾希.艾特羅)在人類有危機時就會出現,但是神之代理人在FF13與FF13-2都是空氣化無實體存在的東西,根本看不到的東西,沒辦法強化印象,然後劇本又集中以人類的角度來編寫,不僅神之代理人很路人化,連機器法爾希也相當路人化,就會使得多數玩家產生怎麼世界觀明明很大、但是有一半都沒放在遊戲裡的感覺,然後反彈效應就很強烈了。

總之我覺得這樣的設定很棒,但完整的劇本要拆成好幾部遊戲,再來拼湊則是一點都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