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

【Chat】股票市場

最近一個月,從「富爸爸.窮爸爸」開始讀起理財類書籍,緊接著「富爸爸商學院」,再來是「思考致富」,馬上又跳到「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再推進至「買股票新手自學」、「致富懶人包」,以及最近才讀完的「從20萬到10億」,有如連鎖反應般的一環串一環,不懂的事很多,要學的東西也很多。

各式投資中,股票、基金與房地產都算是一般人比較常接觸與了解的,共同基金這幾年變得很有名,但不管怎麼看,我從書上獲得的片面訊息,卻不怎麼正面,也許跟台灣的諸多限制有關,它在我的認知中愈來愈像是「不敢面對風險的人所進行的養老年金投資」。而房地產呢,就算不當它是項投資,也得曉得買房子是要頭期款的,頭期款所需金額很大,要在這領域紮根的話,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才行,算是一項門壏有點高的投資。股票這就不需多提了,大概是許多投資中最好投入,卻需積極投入,有小錢就可以開始玩,但也最難玩的一種,台灣七百萬股民的心情在那加權股價指數走勢圖中高低起伏的線上表露無疑。

有人是這麼說的,股票玩法要學的有心理、策略與技術,策略與技術可能得靠經驗,然而心理面較難克服,通常克服得了的人,就會是那20%會從股票市場賺到錢的人。

股票市場是很有趣的研究對象,當每個人都跟我說要在裡面賺到錢是很困難的事時,我反而愈來愈有興趣。

股票市場所反映的,基本上就是市場行為,也就是人類的行為。唐太宗曾說:「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此為立論基礎而成立的「技術面」門派,專門從事計算與畫線,從歷史歸納的結果,對照現在的年代,進而從中推敲「人心的變化」;有些人會覺得,玩股票是一種投資,投資當然要搞清楚你的錢是丟到哪,所以應該要研究投資公司之財務狀況與年度報告等,從產業發展去著手而成立了「基本面」門派,最後,還要加上台灣人特有的複雜情緒,好比總是逢大選就無視經濟因素的投入股票市場等著大賺一筆,這類型的活動是因「消息面」而生,造成許多難以掌握的不確定性。

因此,技術面、基本面與消息面三個簡簡單單的名詞,又繼「投資」一詞之後,再度引出很多我想學而且覺得該學的知識。

學習怎麼玩股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一方面是有太多事情必須去考量,因為我如果只是想像鄉民般,把錢丟進去就寄望民國78年那一次的萬點行情的話,那我就是那4/5裡賺不到什麼錢的股民吧?另一方面則是,一個學生,又窩在台大這所學校,在每個人都認定「學歷至上,工作有保障」的社會中,從事任何背離常軌的學習,必定會遭受許多負面聲浪的沖擊。

然而就我那已經開始動手向創建事業推進的學長,似乎也是一付不對股票投資寄予太多期望的態度,一直跟我說應該要想好未來的計劃,如果要先從股票開始,那總得先開戶吧?可是我明明就沒有積蓄,同時我也根本不知道怎麼選股,於是當我問他:「好,那你告訴我,你的第一支股票是怎麼選的」,他答道:「我照上課老師的建議去買」,至此,不由得拿起黑色麥克筆在額頭畫下數條黑線(-_-|||)。

關於股票,我根本還沒開始玩,是不足以講什麼大話的,但是光「做一件事的心態」來說,上述的投入態度似乎不怎麼正確,就算每天再怎麼用心的觀察股價與判斷趨勢,也沒有跳脫出一般人的玩法,股票要是這麼簡單就可以開始玩,那,每個人都會相同的技倆,每個人都賺不到錢,每個人都說股票不好玩,我又怎麼可能會聽得進去?怪不得彼得.林區會說:「決定投資人命運的,既不是股票市場,也不是各上市公司,而是投資者本人。」

因為他的作法與我一直以來所信奉的「態度決定一切」相違背,如果我不認真看待一件事,絕對不可能做得好,因此有人講應該要觀察產業趨勢與國際行情,那我就會去做,去做再來印證它是不是有道理,有,那這觀念將會成為我的一部份,如果沒有,那就變成隨時警惕自己的例子,就像我在碩士班時,老闆翻書告訴我們照著做就能做出來時,我便會去試,發現問題後,我會建立一堆的各類型實驗結果,來證明他是錯的,以至於今天養成「盡信書,不如無書,做不做得出來,試了就知道」的態度。

不設定一堆先入為主的觀念,當做自己什麼都不懂(事實上也真的不懂)而從零開始,是很有趣的學習旅程,不論是股票的心理面、策略面、技術面還是基本面我都想了解,我也希望這樣的態度能幫我成為那1/5可以賺到錢的人。

不過投資百百種,到底是要專精還是接觸層面廣會比較好?我承認我有一部份想法是因為股票很難玩,所以要玩得好必然得專精,有超高的挑戰性而覺得這將會是非常有趣的遊戲。我也了解當一個學生,我從來就不可能有那本事同時顧及實驗進度與唸書考試,所以同時要我玩股票、研究基金然後積極學習房地產是有點困難的,至少當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又什麼都要學的話,它真的會很困難。

於是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話,似乎可以應用在這個道理上:「不要多樣化,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好好照顧它」。

可是這會因此衍生出「風險管理」的問題,也是導致作法分歧的原因。在「風險」的恐懼下,有的人只投資基金,因為它風險低,有的人會分散投資,因為這樣風險很低,有的人股票會買五檔,因為這樣也可降低風險,有的人會覺得應該建立自己的企業後,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再去放膽玩股票,這樣才叫風險管理,然而,這大概就是學習投資最有趣之處,一個觀點,總是有千百種不同的聲音可以做比較,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只是看哪一項適合自己。

而我個人的確也在這樣不同聲音的教導下而覺得,專精玩股票是有其風險,但專精玩股票的人也自有其分散風險之道,諸如穩定成長股、快速成長股與轉機股中的分散投資;股票賠錢靠搭配期貨放空來彌平損失;或者管理好自己投入的資金也是一種方法,也是正確必學的態度,於是乎各種不同的作法下,哪個才能帶來無法想像的鉅額獲利,這又有誰能說得準?只能大家十年後再來驗收成果了吧?

我只曉得很多人都說玩股票是條孤獨的路,因為絕對不能將自己丟向人海中隨鄉民們的心情一同起伏而失去正確的判斷力,當下,不由得覺得股票市場是不二選擇,這是個孤僻人仕的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