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Book】富爸爸商學院

去年十月還是十一月時,被學長叫出來聊聊,那時我不曉得為何他會突然冒出所謂「長遠計劃」的想法,包括他加入直銷的這件事,也是令我百思不解。

但是一切似乎在看完『富爸爸.窮爸爸』與『富爸爸商學院』後,我好像愈來愈清楚他在想什麼。

『商學院』這本書是在講人脈,講直銷,連直銷都可以用上一本書來聊,真的是蠻有意思;一般人聽到有人自稱在做直銷時,對其畏懼的程度不下於:「你好,我目前從事保險業」這類的話,這裡,先聊聊我對直銷的想法。

我爸媽就做過直銷,那還是我小時候就開始了,因為他們的上線有在跳槽,所以下線也會跟著跳,最少換了三家直銷,直到最近我向我爸詢問當年做直銷的結果時,才曉得他後來就已經不想做了,有個叔叔似乎想把我爸拉回去做,然而我對這個叔叔最深刻的印象是,我媽看到他時態度一直很差,然後逐漸的扭轉,一直到今天,這位叔叔還是家裡的好朋友,時常來拜訪,其實我第一次見到他時,就有好感,因為他真的很懂得與人打交道,講得比較白一點,他懂得攻心為上。

其實這是個很好的例子,今天直銷就像書中所說,是個你幫我、我幫你的組織,有蠻多可以學習之處,怎麼打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做一個銷售員等,但因為不當的操作使人反感,好比年輕夫妻做直銷對「錢」看得很重,拼命的想拉下線,而不是像我所提的那位叔叔這樣,是以交朋友的方式來循序漸進的推,雖然他最後也不再做直銷了,但是人脈卻一直穩固著,而急功好進的人,不但只會對直銷留下「不好做」的印象外,通常什麼東西都沒學到,甚至人脈也丟了,因為方法錯了。

接著我為何要將直銷講得很「美化」呢?家中有個自種Noni果自己賣粉的小生意,我媽一直是真心推薦朋友來吃,神奇的是,有些莫明奇妙的病痛連中西醫都治不好,但是Noni果卻帶來了一線生機,好比我媽在十年前深受坐骨神經痛的折磨,幾乎是無法站直的狀態,吃了Noni果後而又開始能活蹦亂跳著,就他們的銷售理念來說,幫助別人然後賺點錢,雖然他們口中還是說著直銷不好做,一臉勸退的表情,卻不自覺走著相同的銷售路線,當年他們要是直銷也這樣做,我相信不會有做不起來的問題,現在他們只差沒有將直銷體系的獎金制度套用在Noni果系列產品上吧?

然而在我仔細想過之後,我覺得這樣的事業經營概念好像到處都有。

比如『富爸爸』系列書中常見的一句話,「幫助人的事業可以讓你致富」,作者本身不斷地出書去宣傳一些基本的理財概念,賺讀者一點書錢,幫讀者打底子、喚醒潛能,或者提振一點信心也好,不就是把握著相同的理念,進而一傳十,十傳百,讓他可以在房地產、企業與股票之外,連出版業都可以成功的賺錢?

在這樣異於常人的反向思考之下,我反而覺得直銷業與保險業的朋友很值得交,因為,他們要是做得成功的話,必定懂得如何建立人際關係,也許能帶我認識更多的朋友,讓我學到一些在實驗室裡不可能接觸到的理念,畢竟很多東西,跟人學是最快的,所以最近有個高中女同學打電話到我老家詢問近況時,我則納悶著,我高中時是在男生班,怎麼可能會有女的同學?一時興起想嘗試一下我的想法是否正確,才得知她是與我同屆的社會組同學(我是自然組),某種定義上,我們的確是「同學」,我馬上問道:「妳目前在做啥行業?為何要上台北來做?」,不出意料的,她在從事保險業,不然不會有人翻畢業紀念冊出來打電話的吧?但我也沒有馬上躲她,因為連她都要躲的話,那我是不是也得躲著那每個月抽我3000元去做基金投資的嬸嬸了?這還是我媽做人情所搞的投資,目前我連基金在搞啥都還沒有個概念。

然而在去年我可能會盡一切努力的躲掉一些我沒興趣的東西,但今年開始,我想努力的了解這些一直發生在週遭,卻毫不關心的事物。

2009年3月9日

【Book】富爸爸,窮爸爸

『房子是你最大的負債(將錢掏出你的口袋),不是資產(將錢放入你的口袋)。』

不曉得我的國中同學是哪方面的貸款被人騙了兩百萬,總之,如果她有認真的看過這本書,而且我記得她應該比我更有看書的好習慣,那今天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天一定是下著大紅雨,我竟然談起書來,在幾個月的工作習慣調整後,我一直是五點下班就不曉得要幹嘛的人,直到兩個星期前,那位我很尊重的學長打電話來聊近況,順便叫我唸唸這本書,這樣才曉得將來出社會後要怎麼規畫,而本書有個很妙的超紅書名,相信每個人多少都聽過,但是自從買來後便愛不釋手的、以三天的時間將它全部看完。

我之所以愛看本書的原因,莫過於前面幾章中,作者(羅伯特)與朋友(邁克)在小時候接受「富爸爸」(邁克的爸爸)的工作訓練中,每小時只有十美分的故事,當羅伯特在三個星期的低薪打工生活過後,終於像每個領薪水的人(包括我自己)一般的向人抱怨(老闆或任何人)著「我不該只值這個薪水」。

接著富爸爸的的開示與邏輯思考點破了一切,而且書中所寫的例子還是我最常用的手法,在條理分明的狀態下,我會以反問的方法去讓對方想清楚我真正想講的話與動機。

大意如下:「不管我給手下員工多少錢,再低也會有人幹,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目的,但有錢拿最重要,他們唯一的問題不在於我薪水給了多少,而在於除了領死薪水外,卻也沒有改變現況的心。」

本段可說是開導鑽了兩年牛角尖的我,常跟我聊的人就會知道,我一直抱怨著「制度」,制度規定,學生不得領正職薪水,沒有制度的規定,我卻常得背負著比別人多的公務,事情做得多、薪水領得少,是我三年來的最恨的一件事,就像這學期我得照「規定」回去學校修「英文基礎寫作」,又再一次的,別人幫我下了我該做什麼的決定,而不是我自己下決定。

此處最大的感觸,莫過於今天不論我只有碩士學歷或博士學歷,在日後的職場生涯上,我永遠都會朝著「某某某做的事也沒比我好比我多,為何我不能獲得比他更高的報酬?」這種想法活下去,於是,規定與年資的限制便成了我最大的敵人,如果我不想跟別人一樣照著遊戲規則來玩還贏不了的話,那我就得想辦法跳出規則外去尋找更大的可能性,一如書中所提的「老鼠賽跑/快車道」的現金流遊戲。
或許會有人覺得我在看完這麼一本書後就產生這樣的念頭實在很天真,可能又有人會給予本書這樣的評語:它只不過是一本勵志書,真正賺錢的只有羅伯特.清崎本人。」,然而本書不但有一連串的系列作,連網頁都弄得很有Apple.com的風格。

但事實上我看完本書後會產生正面態度的原因是,我在這六年的日子裡,懂得什麼叫做吸收別人的優點,我是個很混的碩士,但別人教的我都有聽有記,不見得馬上照做,一直到了博士班一年級時,我才想說要再做個突破,於是我去回想以前的學長姐會怎麼處理相同的問題,以及他們的操作手法等,最後,這份工作我應付起來很輕鬆,因為底子打好了,直到一年半前終於撿到天上掉下來的機會,所以即便只是一句話,只要有道理,我也都牢記在心並務實篤行,理由就是「真的幫助我很多」。

這就像「穿著Prada的惡魔」一片中的劇情一般,要賺到機會,必須有正確的態度,把事情做對了,運氣才會來。

然而作者白手起家,真的事業有成是三十多歲才開始,富爸爸的訓示都一一派上用場,闡述教育對人生的影響,就像現下年代中的每個父母只會工作賺錢,不懂理財,連小孩子也只會被教成「認真唸書就會有好頭路」這樣的人生態度,但這條路或許會帶給你比別人多的「薪水」,卻不見得能保證你往後的日子會過得很好,比如書中提到的:「薪水領得愈多,愈會想擁有更美好的人生,買了更大的房子,買了更豪華的車子,換來的只是更多的負債。」

簡述書上的道理,薪水多一樣也會有走入死胡同的問題,多兼一份職,還是在等別人發薪水,前陣子沸沸揚揚的科技新貴放無薪假與裁員的危機,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這就是有種知識很該學,但卻沒人教的心酸,我們窮盡一生努力工作,只會讓上面的人更富有,工作沒了之後,才曉得自己除了該領域的工作外什麼都做不了,但這也不是說工作隨隨便便就好叫人致力於副業,而是閒暇時間要關心自己事業的發展,上班時間還是要把該做的事做好,以便賺取更多的獎金去推動你的副業。

話講得簡單又漂亮是沒錯,但總歸一句,之前我常講的「態度決定一切」,這點我本人很受用,事後真章或許十年後才會揭曉,等到我成功證明自己是對的之後,那些當年的競爭對手們也許還在原地打轉中,就像我高中前三名的同學曾笑我只會打電動什麼書又唸不好,現在是誰一邊打電動又一邊窩在台灣大學?就像富爸爸與窮爸爸早年與晚年的經濟能力差別,就像作者與朋友間30歲以前跟40歲以後的差別,等到成功了,開始侃侃而談奮鬥人生,只能坐在那裡聽的人,不是已經沒有希望的中年人,就是還有希望的年輕人,不是一群不敢冒險犯難只想吐嘈成功者的人,就是一群願意建立自己信心努力熬出頭的人。

每年所下的選擇與決定,終究是得以印證有因必有果的。

所以不從現在開始做,什麼時候才要開始?趁我還有學生身份,除了時間以外什麼都沒有的優勢下多學點理財技能,感謝本書在這無聊的日子裡帶來真正的夢想,終於有門真正想學的學問,終於有我自己決定該學什麼的主導權,我不會說相見恨晚,而是這幾個年來的心境轉折讓我在此刻願意全心的接受它,所以八年前本書出版時,我去讀它肯定沒感覺,現在則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