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2日

【Mac】用iPhoto修圖

音樂與電視節目專用封面。影片專用封面。

iTunes中,CoverFlow的音樂需要正方形的封面圖片,影片需要20x30的海報圖片,電影節目需要正方形的封面圖片,即使Google再好用,像600x590這種只差一點的方形圖片,在CoverFlow下看起來還是有差,為求完美,當然得把圖修成想要的正確尺寸。

iPhoto當修圖軟體,是沒那麼專業,只是蘋果設計的這套軟體,看起來與iTunes一樣,都是屬於檔案管理用的工具,使用概念也相同,只要將圖輸入軟體,使用者在軟體中透過捷徑的方式來分類就好,圖則由軟體去分配至不同的資料夾裡。

iPhoto也提供了幾種簡單的修圖功能,比如圖片比例的裁切,我想iTunes是故意去配合的,因為裁切選項裡就有正方形與20x30的選項,等於是要你從iPhoto下去修改後再貼到歌曲或影片上面就好了,再來還有蠻好用的顏色調整,要具備的基本功力,還是怎麼在Google圖片上找到解析度與取景夠好的圖再來修。iPhoto的管理方式與iTunes一樣,圖庫等同音樂資料庫,所有的圖都會被堆放在這個空間,底下藍色資料夾,就如同播放清單,不過只是這些圖的分類捷徑而已,畢竟圖庫太過龐大時,先做好各個選單,一但有圖片上傳到圖庫後,只要順便再將他們拉到藍色資料夾裡做個捷徑的動作,會比堆著日後再做分類要輕鬆。

相同的,直接點一個藍色資料夾,然後將圖片往裡面拉,會有做捷徑與上傳圖庫兩個動作同時進行,這樣可以省掉一個從圖庫找圖再分類的動作,由於藍色資料夾只是圖片捷徑預覽,所以從這裡刪圖是不會把原本的圖刪掉的,因此想刪圖的話,還是得從圖庫來找,刪掉的圖會被放在左手邊的垃圾桶中。iPhoto右下角的拉Bar,純粹就是圖尺寸的縮放使用,不論是縮圖或是編輯單張圖片時都可用。將圖片輸入圖庫後,點一張圖片,並按最下方功能列中的「編輯」,開始來修圖。進入編輯畫面後,下方的編輯功能列能用的也沒幾項,最多就是「裁切選項」,「裁切」,「特效」與「調整」。這時點一下「裁切選項」後,就會看到各種比例的選擇,這時先選「正方形」的話。裁切範圍會顯示出來,如果要確認一張圖是不是已經在正方形的狀態,也可以點一下正方形的選項看裁切範圍是怎麼顯示的,這其間的微妙差異找兩張圖來試試就曉得。

裁切範圍出現後,可以左右移動也可以調整裁切邊界,那像這種寬度較長的圖,要怎麼裁出個滿意的畫面,完全是個人美感來決定,就我來說,這張圖的重點在左半,那…到這裡都還是選定範圍而已,下好決定後按下方功能列上的「裁切」,才真正完成裁切的動作。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圖裁下去後,不滿意的話,可以按 + Z來復原,一但按下右邊的「完成」鈕後,就不能復原了,所以裁圖時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把原始圖片先從網頁拉到桌面上,如此一來不滿意的話,把圖刪掉後,從桌面拉到iPhoto中重新上傳便可再次裁圖,也因此常常一張圖要重複輸入iPhoto兩次,這樣原始圖檔才能留著日後裁切,並把桌面上的檔案刪掉。

由於這張圖算解析度夠高,色彩也令人滿意,那就用別的圖來解釋「特效」與「調整」修圖過後的效果會如何?像Google找到的這張Chris Brown圖片,原始大小有500x500,看解析度數值就曉得是正方形,所以就不需要裁切,圖解析度夠,但顏色稍微慘淡,要把它直接貼到歌曲資訊上也不是不可,但對我這從小學美術的人來說,這顏色是不及格的。

這時如果按「特效」的選項,會出現這個畫面,裡面最有用的只有「深化顏色」。因為顏色不夠深時,黑色也不夠沈,黑色是立體感的象徵,所以這張圖先來深化顏色看效果如何。立體感更上一層,「深化顏色」這個鈕再多按幾次,還可以加深好幾層,不過玩得太過火就不好看了。

雖然顏色深化了,但文字的部份似乎有點糊掉,這時就得靠「調整」來嘗試後製。
在「調整」中,只有三個項目是比較常用的,「對比」、「飽和度」與「清晰度」。

「對比」往右拉可以增強黑白分明的效果,這點對圖片的立體感很重要,「飽和度」可以微調顏色深化的程度,「清晰度」當然就不用解釋,但是清晰度調太高時,會使得原本圖片上看不見的細微粒子變得很清楚,最好別調過頭。我最愛調「對比」了,這時將對比拉到41,清晰度拉到25.2的結果,立體感大幅上昇,文字變清晰,原本淡淡的圖片儼然重生,不滿意時按「重置滑桿」的選項,便可重調,同樣的按下完成後,就可以貼到歌曲資訊上了。

就這麼簡單的圖片修飾,怎能不好好利用?

但相對的,光憑這樣的工具不可能無中生有,圖要能修得漂亮,圖本身解析度與顏色都不能太誇張,不然根本救不了。

最近由於CoverFlow的出現,讓以前我所收集的專輯圖示見不得人,在重新翻修過後,終於有個完美的樣子。日後螢幕解析度上到1920x1080時,或許這些圖又會受到放大的考驗,所以,選圖時,還是盡量有500x500會比較好,有些圖片是桌布尺寸的會更好,不過超過1MB的話,會把歌曲的容量塞得很大,所以圖太大時,Mac上「預覽程式」就可以做個簡單的壓縮。只要將檔案選「儲存為…」然後「格式」選「JPEG」底下品質就不用調了,這個壓縮比例算效果最佳,可以使得檔案容量降到只剩1/3左右。

到Mac上,誰還需要ACDSee?

最近台大小福開了一間蘋果專賣店是讓人非常高興的事,這樣我就不用跑敦南或光華便能買到我要的蘋果商品,只是蘋果電腦還是屬於小眾市場,學生對新事物接受度雖然高,但是我想這裡的生意可能不好做吧?因為客源幾乎就只有學生,除非上班族群會來。

我也只能盡力的供獻銀兩希望他們別倒了…最近沒有想買的東西就是。

2007年4月14日

【TV Series】慾望師奶

慾望師奶原創者馬克查利,以自己的母親為範本,發起了「慾望師奶」的創作構想,在第二季的DVD中,幕後訪談裡,馬克談到自己小時候,與母親相處時總覺得她好像很快樂,很享受與孩子共處的時光,但是其實她並不快樂,因為先生總是不在身邊。

對於居家婦女平時在想些什麼?話家常又談些什麼?便成了慾望師奶每一集的創作題材。

劇中琳娜史卡伏的角色,代表的就是馬克的母親,傳統的美式家庭婦女,原本她就是職場女強人,個性悍可以毫不客氣的跟男人鬥,心機重鬼點子多,總是能以不翻臉的方式,解決掉眼前的問題,同時對人事物的批評稍微多了點,佔有慾極強,這兩點讓湯姆吃了不少苦頭。

湯姆是個性溫厚的男人,不擅於爭取屬於自己的待遇,只懂得乖乖的做並等待機會的降臨,面對琳娜時,總是有志不得伸的感覺,在第一季中,琳娜不希望湯姆升職,不然會剝奪一家人相處的時間,湯姆氣得向老闆大吼那原本屬於他的職位,為何會給了別人,鬧著辭職之際才曉得是琳娜搞的鬼,弄巧反拙,琳娜留住了湯姆,但失去了家庭經濟來源。

原本這應該是個現代夫妻大吵架鬧離婚的經典戲碼,而湯姆卻說他決定當個家庭煮夫,換原本就很強的琳娜回到職場工作。

不過這件事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淡忘,當湯姆待在家裡久了,有種想重回崗位的衝動,卻被琳娜撥了冷水,想當然爾舊帳被翻出來算,而琳娜其實一直為此自責不已,哭著對湯姆道歉,並說你真的想回來上班,那我就支持你,只是請你不要再提這回事了。

有一天琳娜在極強的佔有慾作崇下,希望湯姆可以結紮,因為她不想要自己某天意外死亡後,湯姆還可以跟別的女人生小孩,不過這個舉動讓湯姆感到非常的困擾,因為沒了工作後,讓他失去了原本自覺身為男人應有的擔當,不想再捨棄這最後一點讓他覺得自己還是個男人的「小事」,琳娜當下才曉得這過份自私的想法,傷到了對方,對著湯姆問道,你現在不快樂嗎?那我們應該要怎麼處理你不快樂的這件事?湯姆一臉茫然的說著,我不知道。

到了第三季,湯姆決定開自己的披薩店,而琳娜當然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會秏掉積蓄,一度扯後腿的琳娜認同了首次擁有自我想法的湯姆,最後連琳娜都辭掉了原本廣告界的工作,與湯姆一同經營著披薩店,當夫妻倆會為了一件橘色的工作制服鬧僵時,琳娜發現湯姆昏倒在地,由於店務操勞,長久以來的背痛導致湯姆昏迷,至少要休息四個月,於是琳娜穿上橘色制服,一肩扛起家計,一肩扛起了湯姆的夢想。

五名我最愛的女人:賈柏莉兒、琳娜、布莉、蘇珊與伊蒂五名第三季中的男人:歐森、麥克、伊恩、卡洛斯與湯姆目前追看美國當地的進度只到第三季的第17集,在這64集過後,我回想到第一季的第一集中,一句真言:「婚姻的真諦在於妥協」,當時卡洛斯索利斯還是個只重工作冷落賈柏莉兒的男人,輕挑的說出這句話,在其他幾位我心愛的太太們,家庭逐漸破碎的同時,只剩下琳娜與湯姆史卡伏一家在大風大浪中度過難關,也許純粹只是他們沒有面臨到婚姻大敵→婚外情。

蘇珊梅耶與卡爾梅耶就是因卡爾偷吃而散場。

布莉范迪坎與雷斯范迪坎,雷斯喜歡SM的性需求,於援交案東窗事發後,兩人漸行漸遠。

賈柏莉兒索利斯與卡洛斯索利斯,雖然賈柏莉兒偷吃在先,但卡洛斯並沒有因此離婚,賈柏莉兒心帶愧咎的對卡洛斯說,要不然你也去偷吃一回,這樣兩人扯平,卡洛斯在機緣下與中國女傭發生了關係,可是賈柏莉兒卻氣得大鬧離婚,隨後兩人時而相互流露出愛意,一方面又以各種手段激怒對方。

伊蒂布里特與卡爾梅耶的感情穩定,並打算結婚時,一腳跨兩船的卡爾,把問題丟給了蘇珊使得她變成了第三者,伊蒂生氣的燒了蘇珊的房子並企圖搶走現任男友麥克。

湯姆與琳娜家庭危機的安排不是婚外情,而是早在兩人結婚前兩年,湯姆與鋼管女郎一夜情後誕生的11歲女兒,一度以為湯姆偷吃的琳娜傷心不已,但曉得湯姆只是為了盡父職而已,反而堅強的伴隨他擔起共同的責任。

當琳娜開始上班後,減少了陪小孩的時間,長子派克有了幻想朋友莫柏莉太太→一把雨傘的化身,攻於心計的琳娜急著想將孩子的心從雨傘身上搶回來,把莫柏莉太太偷偷的丟到垃圾桶中,最後雨傘當著派克的面被垃圾車輾過,原本該感到高興的琳娜,當晚哭著對湯姆自責自己不是個好母親,而湯姆則安慰她說將來派克與琳娜都會笑著回想自己的行為有多好笑。

當集的結尾:「一個最棒的父親,能讓他們生命中的女人,覺得自己是一位好母親。」

兩夫妻就是在相互扶持下,讓人看到什麼才是婚姻生活的真諦,多給對方一點關心,爭執時永遠不要急著證明自己沒錯,應該要先想想怎麼平息對方的心情再來談,有錯時要懂得說抱歉,我必須承認,劇組偷渡了這些理念到影片中給觀眾自己好好想想,在大家都不覺得婚姻生活是值得珍惜、愛護與經營的狀態下,若說婚外情是那麼的不可原諒,那相較下,其他的事是不是有必要鬧得不可收拾呢?慾望師奶真的是一部不錯的影集,每季有23集,但水平相當高,不會有塞集數的現象,大多數角色的戲份都很平均,但還是受限於龐大的劇情量使得某些家庭的戲份被砍,許多角色在這社區中死亡,也是之所以稱為黑色家庭劇的關係,因為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有這麼誇張的發展,角色之間的關係也被編寫得相當複雜,劇情隨時充滿著笑料,讓你開心完後接著收看本集要討探的嚴肅議題,最功不可沒的就是一群優秀演員的演出,十足戲劇化的成份看起來宛如自然流暢的真實家庭生活,每集片尾旁白替整集主旨作結,也成了銘記在心的真言。

目前光是台灣發行的第一、二季DVD就有47集可以收看,每集43分鐘的長度一次看完似乎蠻累的,卻樂此不疲,至今鮮少有影集能讓我瘋狂的想看完它,甚至一再重看。

2007年4月9日

【Thoughts】Seminar 20070409

我這輩子最後一次的學校書報討論結束了,很高興,我接觸了Mac,接觸了Steve Jobs,接觸了Presentation Zen,即使化學書報的報告方式如此無聊,我仍依然選擇走出自己的路,就算我的內容不合老師的意思,但光憑流暢度與台風,絕對沒有任何學生贏得過我。

繼上學期使用紅外線遙控器報告,但有效距離太短,這一次多虧了Wii的遙控器是藍芽介面,以及先前下載的DarwiinRemote軟體,簡單的按住1、2的按鈕,便能將Wii遙控器連接上Macbook的藍芽系統,左手拿著遙控器控制Macbook,人站在銀光幕前,右手代替雷射筆講解,就曉得我這個人有多屌了。

我的報告原則,
第一、要替每個頁面預先編寫講稿;
第二、講稿要有適當的連接詞與句子將頁與頁間的關係串起來;
第三、做一篇簡報演說要能像說故事一樣一路順下去;
第四、簡報內容要有起承轉合的效果,連接不起來的部份要找適當的內容來填補,將講稿與畫面串成流暢的故事;
第五、報告前要反覆的對每一頁做預講,因為寫出來的稿子,有時候講起來會不順,需要多次修改;
第六、畫面一定要走極簡風,版面絕對不能雜亂;
第七、報告時不站電腦前面按鍵盤跳頁,要站到銀光幕旁邊;
第八、第一頁要有足夠的敘述讓大家了解我今天要報告的內容。

以下,就來看看我的講稿內容是怎麼寫的。
『老師,各位同學,我今天要報告的題目是A synthetic route to oligosaccharides and vaccine candidates,多醣體的合成流程,說真的蠻無聊的,使用的保護基都是那些,醣基化反應的做法也大同小異,這類的Paper看多了,會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是做不出來的,可是當你真正開始著手進行時,才會發現它比你想像的要難。
而Carbohydrate Vaccine是目前運作多醣體最大量的地方,可是Vaccine的製備與多醣體的製備,兩者工作量相較小,還是以多醣體為重,所以我今天要介紹的內容,會著重在多醣體的合成概念上,看幾個成功的例子,看幾個違反原則時會發生的問題,以及Paper提供的克服方法,而Vaccine的部份,只會做簡單的口頭介紹。』
『目前醣化學致力於研究的方向是藥物合成,大致上又能分為兩個走向,第一個,朝已知的致病機制或病原體本身來開發相對應的藥物。』
『好比上學期介紹過的Relenza與Tamiflu,這兩個都是Neuraminidase inhibitor,當病毒表面的Hemagglutinin與細胞表面的Sialic acid結合後,它們會去抑制Neuraminidase去進行切斷的動作,而底下這個是兩個星期前有人介紹過的Moenomycin A,這裡就不再多提。』
『另外一個走向則是朝操控免疫系統的方向來進行,所針對的疾病大多是癌症,既然要操控免疫系統,就需要Antigen,於是癌細胞表面的醣分子便成了研究的對象。』
『一開始當然都會先從小分子做起,比如Tn、STn以及TF,因為很好做,所以大家都在做,然而這些小分子要當成藥物也有它的極限在,需要有更大更與眾不同的分子,才有機會induce出足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抗體,接下來大家的目標便往多醣體的方面移動。』
『這裡我們先來看幾個被成功合成出來的多醣體,這是個Lewis家族,有Lewis X、Lewis Y與Sialyl Lewis X等,還有Lewis A與Lewis B沒有列出來。』
『接下來是頗負盛名的Ganglioside家族,它的原名是Monosialoganglioside,縮寫照理來說是MG,不過這裡是寫成GM,M就是Mono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些醣上面只有一顆Sialic acid,而這個家族還有GD與GT系列,也就是醣上有兩個Sialic acid與三個Sialic acid的時候。』
『再來呢,上面這個Globo H應該有許多人已經看過了,底下是兩個比較少見的Antigen,N3 major與N3 minor,這兩個Antigen不同的地方在於3號與4號位置所接的醣順序是相反的。雖然前面那些小分子拿來當藥物不足以成氣候,可是並不代表它們沒用了,Carbohydrate Vaccine就是要將這些小分子與大分子統統摻在一起當成藥物。』

『在開始看多醣合成前,先來分析一下一顆多醣體的結構………』

大致上前9頁圖不多,可是要講出來的話卻很多,我覺得最低劣的作法就是把內容寫在投影片上,如果活到這個年代,做簡報時還是把整段句子或一段文章剪下來貼到投影片上,那真的是有夠可恥的。

當你要把內容寫在投影片上,通常代表你自己根本怕忘記,底下觀眾要在短短的時間內看完你所寫的文字也會是負擔,通常這種報告內容,我是連聽都不會聽的。

最後來提我的結論,由於我的個性最擅諷刺,當然不忘在可以表達的時候,來酸一下不在場的人。
『最後進入我的結論,多醣體對於做合成的人來說,是一項挑戰,因為全合成需要兼顧產率與效率,而多醣做起來產率註定很低,如果在合成的過程中又跌跌撞撞的話,那就是沒有效率,既沒效率又沒產率,我想不論是誰都不希望碰到這樣的狀況。』

『雖然活性的概念沒辦法使得你合成的流程縮短,還有可能使合成的流程變長,可是,至少它能提醒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哪些事。』

『同時呢,醣基化反應做不出來時,活性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今天如果醣基化反應的產率不夠好,那可以換其他的方法來試,可是如果產率差到不行,那換再多的方法也不見得有效,因為問題出在於醣本身的性質與上面的保護基,然而有些比較資深的人員,他們曉得醣有活性這件事,也曉得Donor活性要比Acceptor高來進行醣基化反應,可是一但遇到Donor活性比Acceptor低時,便會去翻書找出所有的反應條件統統試一遍。』

『但就像我前面說過的,當Donor活性比Acceptor低時,反應可能會發生Self condensation、Thio Transfer,再加上Promoter中有些很弱的Nucleophile會吃掉你一點Donor,可能除水除不乾淨再吃掉一點Donor,所以反應產率低往往是有原因的。』

『那到底是玩New Chemistry比較重要?還是趕快做出來比較重要?我覺得,不要搞不清楚狀況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就是我今天報告的內容。』

結論這裡完全反映出我對一些原本經驗比我多,懂得也比我多,卻腦筋不知變通的人有多不滿,當一個醣基化反應我能試兩種方法都做不好時,我敢自豪的說,沒有人能做得出來,所以不相信我的實驗結果,寧可親自試試看的話,那也請便,我能打包票錯的人一定不會是我,因為我向來都能在工作上證明別人的想法才是錯的。

我自認實驗技巧沒人比我更嚴謹的了,這一切都感謝當年碩班時,有一群很強的學長姐讓我偷學到不少實用的觀念,與博士相比,我少的只是經驗罷了,這群博士,多一張文憑但本事卻不比當年我這些只有碩士學位的學長姐們,你說,我會對這些人心服口服嗎?

2007年4月2日

【Mac】整理檔案小技巧

就是有這種貼心的小地方,才會讓人愛上Mac。

以前整理Windows上大量的檔案時,必須開多個視窗,但資料夾太多時,另一個視窗得「先點一下」,然後捲動或者是更改顯示方式為列表,以至於還得打開目的地資料夾,然後再將檔案複製貼上或者拉進去。雖然Mac上Finder提供三種資料夾顯示方式,但是要搬移檔案時也不是很容易,因為從最下層資料夾往左拖到上層資料夾,檔案少時還蠻方便的,可是像圖片的整理,必須透過縮圖來分類會比較快,一但以樹狀結構顯示所有資料夾時,縮圖小到實在看不見了。

那,就仿照以往的方式,同時開兩個資料夾來挪移吧?像最上面的圖中,兩個資料夾互疊時,左邊往右邊搬,是再一般不過的整理方式了,而問題就在於右邊的資料夾群中,有時候目的地必須往上捲才找得到,或者改成像上面這張圖一樣,右邊的資料夾以樹狀圖來顯示,這樣左邊視窗是圖片縮圖時,右邊視窗是樹狀結構,搬移會比較方便。

不過,樹狀結構總是項目會縮得比較小,有時候容易放錯地方。

兩邊都在資料夾圖示最大化下,依然可以順手的搬移檔案,是我最想要的方式,而Mac的程設人員也聽見了,或者說他們早就想到這個問題了。

其實秘訣就在於「滑鼠的滾輪」上,當兩個視窗左邊疊在右邊上層時,原本要點一下右層,我們才能用滾輪捲動頁面,可是Mac很妙的地方,就在於我甚至不用點一下右邊的視窗,滑鼠移過去時,只要直接捲動滾輪,在下層的視窗「一樣可以捲動頁面」,就這樣,每每少一個「點一下視窗」的動作,就可以讓你省下數倍的力氣。

左邊的檔案拉著直接往右邊資料夾的頭上過去,當資料夾圖示泛藍色底時,放開檔案直接塞進去,這樣一來一往,左右始終保持在一上一下的互疊狀態,一顆滾輪可同時處理兩邊的頁面捲動,妙,真是妙。

因為右邊點一下,回到左邊還得再點一下,兩個系統相比較下,Windows還得比Mac點更多下,你說不累也算了,我這常常在整理檔案的人,真的累了。

Mac不喜歡教導使用者「複製→貼上」的使用方式,反而就像一般生活物件的取用,從冰箱取出飲料放到桌上,冰箱裡就沒有飲料,這樣很普遍的生活認知來使用作業系統,因此「拖拉放」是使用Mac最需具備的技巧,而許多細心的小設計,使得拖拉放更為省事省力,以至於當你把檔案拖到某個資料夾上層時,稍微停個一下,該資料夾會自動打開到內層,然後再把檔案往內層的某個資料夾上移動,稍微停個一下,這個資料夾又會自動打開,放開滑鼠左鍵時,檔案放入資料夾,發生什麼事?

自動打開的資料夾視窗,也會自動關閉,只剩最後目的地的資料夾還開著,供你確認檔案是否放進去了。

有興趣可以算一下檔案要移動三層時,Mac與Windows相比,到底少按幾次左鍵?

也無怪乎我每年都要按時進貢一點銀兩給Apple,對於正版產品的支持,就是希望有更好的品質,以及最人性化的介面。